身體不痛就好了嗎?運動治療才是康復的關鍵!

Image Description

當身體出現疼痛、痠痛、麻木等不適,或是妨礙日常生活時,許多人都迫切地尋求解決之道,例如:吃藥、打針、按摩、電療等等,希望讓這些不適盡快消失。

然而,你有沒有曾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呢?『當症狀消失後,或許你會感到舒適一段時間,甚至以為自己已經完全康復;但往往在不經意之間,這些症狀可能會再次出現,形成一種時好時壞的循環。』

你是否曾以為症狀消失或改善就代表身體已經痊癒了?

今天73老師就要和大家講解為什麼『運動治療是康復的關鍵!』

運動治療是什麼?

運動治療 (Movement Therapy) 又稱為治療性運動 (Therapeutic Exercise),相較於徒手治療,是一種更主動積極、有意識地進行運動,提高活動量,讓患部達到更好修復效果的療法。
運動治療是在不使用藥物下,物理治療師會先透過一系列的動作檢查,針對不同組織狀況和失能狀態,整合解剖學、生理學、肌動學、生物力學及病理學等,確認患者各部位的運動功能,在不同的時機提供合適的個別化運動處方。
透過特定的矯正性運動如彈力帶訓練、阻力訓練、徒手訓練、懸吊訓練、墊上運動等
讓個案主動做適度的動作或姿勢,來重建神經肌肉骨骼功能、矯正動作品質、伸展軟組織、強化肌肉收縮(增強肌力、耐力、爆發力)、增進大腦和身體動作控制與協調、減輕水腫和疼痛、改善肌肉痙攣、降低再復發的風險、增加運動表現、改善失能狀態、提高生活品質等目的之治療方式。

為什麼要做運動治療呢?

   1. 個案主動的運動

    為什麼我們會一直強調主動運動呢?『活動~活動~,人活著就是要動』正常我們產生動作的流程如下:
螢幕快照 2024-04-17 17.38.18
    一但因急性外傷或慢性疼痛,我們的身體會下意識地出現保護機轉,因此我們產生動作的流程出現了一點變化
螢幕快照 2024-04-17 17.41.14
    主要原因是人在做動作時,若身體疼痛就會自然地做出不正確的動作,使得患者使用較少用的動作模式、較費力的方式執行一般做起來簡單的動作,這樣的保護機轉會導致大腦下了錯誤指令,也就是所謂的代償性動作模式(該出來工作的肌肉沒有出來用力,不該用力的肌肉反而一直在認真工作)、肌肉功能改變,這種控制不良的情況會導致肌肉張力不平衡,更容易疲憊、痠痛,也使得身體應有的功能無法確實發揮。    

    如果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,除了要將疼痛解除之外,就是要讓大腦下正確的指令,這樣才會讓產生動作的流程回到正確的循環!而我們會藉由動作控制、正確肌肉誘發才能重新教育我們的大腦!


2. 一般儀器治療效果有限

    有很多症狀是無法僅靠一般復健就可以改善的,但在台灣健保制度下,普遍被大眾知道的復健部分只有儀器治療,但這就不是物理治療完整範疇
儀器治療對於急性受傷期的個案,的確有一定的效果;但很多時候,會聽到不少民眾說:『做復健花時間效果又慢,我都做了那麼久,都不會好』,通常做了這麼久,身上的問題都變成慢性症狀,這時候牽扯的東西可就多了!除了肌肉骨骼系統,神經系統、筋膜系統、內分泌系統、情緒、內臟功能等等的面向都會受到影響,這時候就不是單純儀器治療可以解決,需要不同的專業互相合作,才能讓身體完全的治療好!


3. 只有個案主動運動可以訓練肌肉的功能

    被動的治療是沒有辦法達到訓練的效果。對於直立動物的我們來說,中軸的穩定、核心肌群和呼吸是非常重要的,它們就像是身體的地基,當我們中軸不穩定或無力時(地基不穩),很多疼痛、症狀、奇怪的代償姿勢都會跑出來!所以把地基打穩了,有些問題就會慢慢的改善。

你是否以為症狀消失或改善就代表身體已經痊癒了?

前面提到要解決根本問題就是要重新教育大腦。說到這裡一定有人有很多疑問,
「什麼重新教育大腦?」
「什麼症狀消失不代表我好了?」
「我真的一定要運動嗎?」
如果只解決症狀而沒有做後續訓練,那就比較容易出現『症狀時好時壞,會一直復發』的狀況,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重新教育大腦的關係。

    我們可以把身體比喻成一台電腦,身體結構就是硬體設備;大腦就是軟體設備。
當今天軟體設備中毒了(因為外傷、不良姿勢習慣等等讓大腦有了錯誤的訊號),但我們只去處理、換新的硬體設備(疼痛控制、開刀等等),就算用新的硬體用久了之後,身體還是會有問題,因為我們的軟體還是沒有更新,他還是中毒的狀態,也就表示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還是錯誤的,所以才會導致症狀反覆的發生!

螢幕快照 2024-04-18 11.33.08

『這就是為什麼物理治療師會一直強調要做治療性運動,才可以達到預防、再復發的目的』

螢幕快照 2024-04-18 11.33.19

運動治療、運動訓練、日常運動的差別

臨床上常常會建議病人要多運動,病人會說:「有啊,但有時候運動完會更痛」,問了做什麼運動,很多是打籃球、羽球、跑步、重訓或是走路、甩手、拍打運動之類的。這時我都會說這些是日常活動,可以保養身體、促進身體的一些機能,但是這些並沒有去解決身體上的問題,因為大部分民眾不像運動員一樣,有訓練後才上場,如果把上述的一些運動當成治療的運動方法,那有可能會越動越糟!所以我們來說明一下運動治療、運動訓練和日常運動之間的差異吧!

1. 運動治療:是以醫學治療為目的,基於厚實的理學基礎做支撐,透過長時間的專業培訓、       國家考核與臨床推理「評估」、「計劃制定」、「治療操作」、「再次評估」找到並治療       疼痛的根源
2.運動訓練:
體能訓練、提升運動技巧為主,運動訓練可以分為全面性及專項性。全面性 
    體能可以達到身體的協調及適應能力的發展;專項性體能主要在著重在各專項運動特定
    所需技巧,例如速度、肌力、柔軟度、技巧、耐力及平衡性的訓練。而根據訓練有一些要     
遵循的原則:超負荷 、特異性、可逆性、循序漸進
3.日常運動/活動:是日常生活中的輕度至中度身體活動,目的在於增加身體活動量,促進          新
陳代謝,提高心肺功能,增強肌肉和骨骼,並改善整體健康。舉凡走路、騎自行車、打      掃、健康操、伸展、上下樓梯、做家務、慢跑、游泳、球類運動、有氧運動等等

💡73老師小叮嚀💡

 

 

『進步需要改變;改變需要時間;時間需要你的努力堅持』

 

 

每一種治療方式都一定有它的療效,每個人都需要好好評估自身狀況

 

 

選擇哪種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,但要切記運動治療不算是立即見效的治療

 

 

方法,我們必須要給身體大腦一些學習的時間!

 

IMG_4921-1
  • 73
  • 物理治療師

我擁有 4 年物理治療經驗,擅長運動傷害治療和徒手治療。想找回健康人生,歡迎與我聯絡!

了解關於我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