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項目
你有以下症狀嗎?
- 頸椎退化
- 頸椎椎間盤突出
- 手麻手無力
- 落枕
- 頸椎術後復健顳顎關節障礙
- 頭痛
- 暈眩
- 五十肩
- 肩膀夾擠症候群
- 胸口出口症候群
- 膏肓痛
- 肩頸痠痛
- 肩膀術後復健(骨折、旋轉肌群修補、肩盂唇修補等)
- 圓肩
- 駝背
- 姿勢不良
- 網球肘
- 高爾夫球肘
- 媽媽手
- 腕隧道症候群
- 板機指
- 上肢術後復健(骨折、肌腱修補、關節攣縮沾黏)
- 胸悶
- 肋骨痛
- 腰痠腰痛腰無力
- 椎間盤突出
- 腳麻腳無力
- 脊椎側彎
- 腰椎術後復健
- 髖關節
- 髖關節活動受限
- 鼠蹊區域疼痛
- 骨盆底肌無力(漏尿、失禁)
- 梨狀肌症候群
- 坐骨神經痛
- 膝蓋痛
- X/O 型腿
- 十字韌帶/半月板受傷
- 腳踝扭傷
- 阿基里斯腱疼痛
- 足底筋膜炎
- 足部問題
- 下肢術後復健(骨折、關節置換)
治療方式
評估衛教
找到根本問題,制定個別治療計畫徒手治療
復健過程的第一階段常見手法關節鬆動術 (Joint Mobilization)、拮抗鬆弛術(Strain Counterstrain)、內臟筋膜鬆動術 (Visceral Manipulation)、神經鬆動術 (Nerve Mobilization)、顱薦椎治療 (Cranioscaral Therapy) 等。
運動治療 (1對1 / 團體)
治療性運動是復健的關鍵看診流程
衛教評估
透過問診與動作評估,來分析身體症狀的問題根源,並制定個別化的治療計劃。
醫師診斷
依據物理治療師法,初次預約時請您攜帶三個月內之「診斷書」、「醫師照會」、「醫囑單」。
評估規劃
治療師會透過醫師的診斷,配合詳細的問診及動作評估,找出疼痛的根源及分析身體各關節的代償動作,制定出個別化的治療計畫,並給予之後治療的時間及頻率建議。
執行治療
治療師透過系統性評估和治療計畫來給予個案適合的介入方式(徒手或運動),不只能對症下藥,更能有效地提升治療效果。
結束治療
完成本次治療後,給予治療後的建議與衛教回家功課及注意事項,並預約下一次治療時間。
定期持續追蹤
每一種治療方式都會有各自的治療效果,但所有的治療都有一個共同目標:讓身體更好!我們要意識到的事實:身體的進步需要學習改變,學習改變需要時間,時間需要自己的努力堅持定期的追蹤身體的狀態,才有辦法知道自己使用身體的模式是不是正確的,降低再復發的風險。
為什麼選擇我
豐富的臨床經驗
物理治療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幫助人改善身體病痛,進而提升生活品質的一項工具,看到我的個案經過我的治療後,可以帶著笑容走出治療室,對我就是一個最大的肯定。
擅於溝通達成共識
我會站在個案的角度,去同理對方的狀態,並思考身體所呈現出來的資訊(症狀、姿勢、心態、情緒等)並將這些資訊,如實地表達出來,與個案真誠開放地雙向溝通,這會促使我更了解真正的機轉成因。
制定個別化的治療計劃
因為在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,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幫忙解決身體上的不適;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會不一樣,所以會依照每個人的個性、環境、積極程度來制定個別的治療計劃;因為人的多樣性和各派手法日益精進,會更驅使我去學習新知的渴望。